读书分享:《读书与做人》
发布日期:2019-05-21 15:18 信息来源:济宁市机构编制网 浏览次数:

 市委编办  殷卫红

 

在今天的读书分享交流时间里,我想和在座的各位领导、同事分享一本书,书名叫做《读书与做人》,作者是季羡林。这本书出版于作者去世的那一年,即2009年,距今已有十年的时间。

一、作者简介

季羡林,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,著名文学家、语言学家、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,翻译家、散文家,精通12国语言。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、北京大学副校长、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。他博古通今,学贯中西,他的散文,质朴而不失典雅,率真而不乏睿智。

温家宝总理曾在给作者94岁诞辰的贺信中写道:“先生待人真诚,行事正直,脚踏实地,实事求是,尤为人之楷模。先生的人品深为我所景仰。”

二、主要内容

正如这本书的书名《读书与做人》所述,由两部分组成,即一为读书,一为做人。读书部分占百分之八十,主要介绍作者“读书与学习”的经历与感悟,做人部分占百分之二十,主要介绍“做人与处事”的态度与精神。

本书精选了作者对读书、做人、治学以及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和探讨做人处世之道的散文、随笔共计六十余篇,介绍了作者一生的读书求学经历,在国外十年寂寞的留学苦读生涯以及对学问的苦苦追求过程,反映了作者的学术精神与人格魅力。

者还亲自为本书作序,他首先就借用张元济先生的一句简单朴素的话来作为序的标题,亮出了作者的观点,这句话就是:“天下第一好事,还是读书”。由此可见其爱书如命和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,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些读者读书之重要。

作者文笔朴实,通篇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,虽无惊人之语,但字里行间无不彰显一代大师生命不息、读书不止的学习精神以及孜孜以求的学术素养。用很朴素的词句、普通的例子去诉说自己走过的人生之中,对于读书的体会以及感悟,就好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在与你面对面娓娓道来。其中对求学经历的描述朴实无华、发自真情;对治学之道的阐述旁征博引、深入浅出,在看似简单的语言中道出深奥道理,发人深省。

在谈读书时,作者写道:“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,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。人必须读书,才能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智慧。人类之所以能进步,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。” 这句话朴实中透露着一位学术大家的睿智。对于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,作者在书中有着这样的解答: “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,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,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。”

在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时,作者写道:“如果人生真的有意义和价值的话,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、承前启后的责任感”。这一沉甸甸的语句,给人以大彻大悟之感。

三、读后感触

我认为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生活小扎,记录了一个耄耋老人对生活的点滴思考,对人生的些许感悟。读后感触颇深,受益匪浅。虽然作者在书中第一部分写读书,第二部分写做人。但其实读书与做人是完全统一的,在他的文章中,藏着许多深刻的道理,我们在读懂作者人生的同时,也会收获诸多启发和思考。

一是要好读书。在发明文字以前,保存智慧靠记忆;文字发明了以后,则使用书籍。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,搬到纸上,就形成了书籍。因此,书籍在人类的文明进化史中的作用不言而喻,通过书籍的记载,前人的知识、文字、想法得以保存,现在的人才能得以学习。现代社会的人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,而离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却越来越远。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,不胜枚举。高尔基先生说,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作者之所以能成为大师,就是在于他对书籍的孜孜不倦的追求。我们有时会抱怨工作忙或是琐碎的家务缠身,没时间看书。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,那就是“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,只要愿意挤,总还是有的”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时间,统筹规划好时间。正因为人能阅读,读而后思,思而后动,所以人类一直在进步。牛顿之所以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靠的就是读书和思考。倘若没有读书这一环节,人类将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,人类文明也将停滞不前。只有通过读书,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。

二是要读好书。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变的历程,好的书籍就是前进路上的指路明灯,对我们理想的树立、人生的选择起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。好的书籍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,而我们的视野则决定我们的选择,而正确的选择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少走弯路。好的书籍还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,进而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。正如电影《阿甘正传》中的经典台词:人生就像巧克力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。当然,我们在品尝人生百味时有“甜”也有“苦和酸”,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不顺利时,我们要积极的把这些挫折当成“垫脚石”,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心境,以此去努力和追求,那么就会在风雨之后看见彩虹。正如作者所说:“应尽便须尽,无复独考虑”。意思是说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挫折,不要天天为这事那事忧心忡忡,怕这怕那。“海那么阔,天那么空”,尽自己应尽的责任, 努力做好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,才能让自己快乐的过好每一天。

三是要多勤奋。作者非常勤奋爱学,这就决定了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,而是必然。就像他自己在书中给出的成功公式一样:成功=天资+勤奋+机遇。你的天资决定了你走哪条路比较适合,你有多勤奋决定了你的速度,你的机遇决定了你走所选的路是否顺利。作者的人生很好的印证了他总结出来的这个公式。作者勤奋好学的作风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应当学习借鉴的。世界顶级富豪巴菲特,一天至少要阅读 500 页书。常年的读书积累让他被称为移动中的图书馆,投资界的百科全书,从这些评价就可以看出他是有多勤奋。因此,他被美国人称为“除了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”。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:“我读过很多书,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,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?”其中有一个回答,让人心中充满感慨,那就是:“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,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,但可以肯定的是,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。阅读对你的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。”读书可以很好的提高一个人的涵养,让人变得非常有气质,不过,这种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,这需要很久的坚持后才会慢慢凸显出来的。因此,只有与勤奋作伴,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。

通过读这本书,使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学海无涯、学无止境,唯有多读书、读好书、好读书才能不断的提升自我。

后,就以作者书中引用的宋朝朱熹所作的一首诗《偶成》作为这次分享的结束语吧!——少年易老学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,未觉池塘春草梦,阶前梧叶已秋声。

编辑:1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