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事国事天下事,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进入新时代,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。强调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如教育、医疗卫生、食品安全、生态环境等,背后都同管理体制机制相关,需要在机构设置、职能转变、编制调整等方面下功夫。强调要聚焦重大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,找准切入点,加大重点领域体制机制研究和改革力度,助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这些重要论述,深刻阐明了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取向,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,这是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机构编制工作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努力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、制定举措、推进改革。在教育文化、卫生健康、医疗保障、退役军人、生态环保、应急管理等领域,持续完善体制机制,强化公共服务,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。同时,民生领域仍然有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,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差距,对于民生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,还需要下更大力气解决。机构编制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,把老百姓急难愁盼真正当成自己的事,下深水、出实招、解难题,加强重点民生建设,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。
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人民群众普遍关心,也是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大头。要强化教育、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机构编制保障。持续巩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达标成果,积极应对少子化、老龄化、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新趋势,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。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,突出保基本、保重点、保运行,推进编制动态调整,继续做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编制保障,不断为乡村医生队伍补充新鲜血液。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加强养老、就业、社会保障等方面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,促进机构编制向薄弱地区、领域和环节倾斜。
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,强化公益性。加强党对事业单位的全面领导,完善事业单位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,确保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落实到位,推动事业单位党的工作全面进步、全面过硬。强化事业单位公益性,破除事业单位逐利机制,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,以人民需求为导向,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,让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。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,盘活编制资源,做强重点急需,破解事业单位编制配置的结构性矛盾。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,强化自身管理能力,激发事业单位活力,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,更好地为人民服务。